新闻中心

首页/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Industry News

持续开展信息化建设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发布时间:2011-04-09
      近年来,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成为了整个建设行业和业内企业关注的焦点。如何才能切实有效地做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持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选择适合企业的信息系统、搭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信息平台,成为了中建一局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
      工程行业信息化特点鲜明
      工程建设领域与制造业、金融业等其他领域相比,有3个基本特点:
      第一,它属于一种大规模的离散制造领域。对于一个从事工程领域的建筑公司而言,一年只能造十几个或者几十个差异都很大的建筑物,所以它是一个大规模、散型的制造体系,不同于人们传统印象理解的制造行业。建筑公司可以说是以项目管理制来进行产品制造的一种企业。
      第二,中国建筑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也会呈现类似于欧美发达国家建筑企业的一些管理模式和管理特点。
      第三,中国的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个产业中存在着一些像中国建筑这样的总承包企业,有着与其他行业显著的不同点,它是一种管理输出型的企业,或者说是管理密集型的企业。
      选择系统要按需而定
      基于建筑行业管理密度大、人员涵盖面积广等特点,中建一局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时候综合考虑了各个层面的因素。
      一是大家都要面临的信息孤岛的问题。在以前走过的信息化道路中,应用系统往往专业化很强,比如针对财务的、针对项目管理的、针对质量安全管理的等,这样的系统有自身的专业化背景,但也会造成系统之间严重的“一构化”,就是大家常说的“短板理论”。因此,在选择系统时,中建一局就希望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避免产生信息孤岛。
      二是建筑总承包企业是管理密集型和管理输出型企业。管理对企业而言是命脉,或者说是企业获取利润的根本源泉。在建筑总承包企业开展管理工作,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实现管理的精细化和集约化。因此,中建一局希望有一种平台式的系统能够配合企业实现这样的需求,让企业的信息化负责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如何去了解和贯彻、实现企业管理需求和管理目的的层面上,而不是只通过编写代码来实现业务部门的某个要求。
        企业信息化投入是常态

      通过近20年的努力,中建一局基本上形成了这样的局面——每年的信息化都有专项预算保证,而且这个预算的额度不会受到去年花了多少、今年只能花多少的限制。
      目前,业界的很多专家也在探讨一个问题——就是信息化的投入产出比如何来计算?对此,中建一局的CEO则说:这个事情不要争论,大家先去做。从目前看来,争论这个事情还不如做成和做好一两件与企业核心管理相关的事,回头再来探讨投入产出比。
      另外,清华大学教授马志亮曾对日本两家最大的工程承包公司做过这样的调研,调查他们是否会计算非常明细的信息化投入产出比。其结论是,在信息化的投入方面,他们有一个基本的评价,就是信息化的投入对他们来说,就跟大家喝水一样,是基本需要,不需要用更多的理由来评论是该投入多还是投入少。
      信息化安全防御需重视
      谈到信息化,必须要提及信息化的安全问题。首先,财务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安全式的堡垒系统,各类业务系统之间应该有效地进行信息互通互联,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从实际应用的角度,中建一局最希望解决的是信息授权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这类问题可以通过统一证书的身份认证和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来提供保障。比如,每个上线实施的大型企业应用系统,都要印发相应的管理办法。同时,根据业务职能、职务范围拟定一个授权名册,为各级人员进行不同的系统授权,保证访问系统的用户是经过合法认证和授权的。
      另外,运用技术手段来确保信息安全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异地容灾、双备份等。中建一局采用了异地容灾的模式,在两处距离比较远的办公楼内建立互备式系统,每天利用系统的空闲时间,把数据通过每日的增量备份、每周的全部备份,传输到另一个备份的数据库里面进行备份,即使其中一份有所损害,还有另一份能够继续支持企业正常运转。
      信息化建设要持续开展
      从2000年开始着手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以来,中建一局通过近10年的不懈努力基本实现了企业信息化的战略目标,以工程领域的特级资质信息化考评的指标来说,总计14大项、46小项,目前中建一局的达标比率已接近91%。这说明,该局已基本建立了一套涵盖企业主要核心业务的信息化平台。但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改革是永无止境的,在建立、实施和评价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时,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系统要能够及时跟进企业的管理改革需求。
      未来,中建一局将更加注重信息化系统在及时性、随需而变、因需而变等方面的完善和优化,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